第五章 金医生的诊断书-《小姐日记 皓》

(第5页)

1978年的一天,当时还在棉纺厂上班的张艺谋在报纸上惊喜地发现:北京电影学院重新招生啦!

虽说政审关难过(张艺谋的父辈有人上过黄埔军校,属于有“历史问题”

的人),但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眼前,说什么也要试一试。

于是他抓住一个出差的机会,背上自己的摄影作品赶往北京。

看完他的作品,主考老师们一致认为不错,但当时北影规定的招生年龄最高不能超过22岁,而老张当时已经二十有七,单是年龄一项就把他挡在了北影门外。

眼看就要从哪儿来回哪儿去,张艺谋不得不硬着头皮往里拱——当时国内正时兴“读者来信”

,提倡“伯乐精神”

,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并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。

张艺谋就抓住这一点,给当时素未谋面的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,并随信附上了几张得意之作。

颇通艺术的黄部长觉得张艺谋是个难得的人才,便写信给北影,并派秘书前往游说,最终把张艺谋“保送”

进了北影。

谁知好事多磨,两年后校领导又以年龄太大为由通知张艺谋离校。

考虑到黄部长已经退休,县官不如现管,张艺谋只好故伎重施,硬着头皮给校领导写了一封“决心书”

,恳请校方让自己继续读书。

加之张艺谋的老师多方给他说好话,校领导最终收回成命,张艺谋得以继续深造,为其日后成为一代名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想想看,如果张艺谋当初只是唱唱:“我多么想成为一个导演,我多么想成为一个名导演”

,或者说他在遇到障碍时认了命,今天的他又会在哪儿呢?

一句话,空想想不来面包,面包来自于行动!

当然光有行动还不够,小凡子不也为自己的理想行动过吗?但她只试了一次,所以你还必须具备与挫折死磕的精神。

然而中国只有一个老谋子,世界上却到处都是小凡子。

记得几年前,我打算写一本关于李嘉诚如何赚钱的畅销书,一开始有个书商对它非常感兴趣,但它最终却因为一个小标题被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
预期中的稿费泡了汤,我恨死了那个小标题——“别人干8个小时,我就干16个小时”

——这本是李嘉诚的名言——也是李嘉诚的亲身经历:从1958年开始创业,之后20多年时间里,他每天都保持着16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——还有比这更能说服读者、更能激励读者的吗?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标题反而连累了我呢?那个书商告诉我:这个标题不是不好,只是太吓人!

现代人干8个小时都觉得累,你还让人干16个小时,你想把大家累死啊?虽然我们都知道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

但大多数人不那么想,他们想的是,最好能有一本如何教他们轻轻松松就能把大钱赚到手的秘笈。

不迎合读者,再好的书也是赔钱货!

听我的,老弟,把它改喽,别那么吓人就行……

我没改。

因为我那还不算太黑的良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:吓吓人总比误导人高尚得多。

如果您不怕吓,那就干吧,埋头苦干是咱们唯一的出路!

3.软骨病:重耳夫妇的情歌对唱

怀念一下老尹:

老尹是我的中学同学,因为我俩都喜欢看武侠小说,上学那阵儿走得特近。

1996年暑假,我俩还一块儿去邻村的砖厂打过几天工。

我俩一边顶着大太阳给人装车,一边讨论武侠小说中的绝世武功,时不时还要验证一番、切磋一二。

结果验证了没几天,老尹就出了“意外”

:那天傍晚,他站在高高的砖窑上,面对如血的残阳,将一把铁锨居高临下“插”

进下面一个小土堆,然后摆好架势,高声叫道:“看我的凌波微步加鹤步连环腿!”

——奔着铁锨纵身而下!


(第5页)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